李傳習,男,1963年生,湖南衡陽人,現(xiàn)任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文名

李傳習

性別

出生日期

1963-09

民族

漢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衡陽

畢業(yè)院校

湖南大學

最高學歷

研究生

職業(yè)

教師

任職機構

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學位

博士

人物經(jīng)歷

院校

專業(yè)

時間

學位

湖南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2001.09-2006.05博士
長安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1984.09-1987.06碩士
湖南大學路橋工程1980.09-1984.07本科生[1]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持了包括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在內(nèi)的20余項省部級、國家級課題研究,“973”主研人員;主持完成了主持了斜拉橋(如當時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PC主梁斜拉橋—岳陽洞庭湖大橋)、鋼管混凝土拱橋(如當時世界跨度最大的下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南寧永和大橋)、懸索橋(如當時具有四個世界第一的自錨式懸索橋—佛山平勝大橋、具有世界上最大橫向傾角的空間主纜懸索橋—杭州錢塘江九橋)、剛架拱橋系桿更換(世界上第一座系桿不能通過張拉拆除的柔性系桿更換拱橋—佛山佛陳大橋)、異型拱橋(長沙黃柏瀏陽河大橋)、連續(xù)梁與連續(xù)剛構(如汝郴高速公路三店江特大橋)等各種橋型近40座特大型橋梁的施工控制和研究工作,以及港珠澳大橋CB04標鋼箱梁吊具復算與虎門二橋坭州水道貓道施工控制。解決了這些特大橋的建設或者維護中許多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獲《混凝土橋梁施工期與使用期安全控制的關鍵技術》等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第2、9)、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第1、1、3、7),出版了《現(xiàn)代懸索橋靜力非線性理論與實踐》等專著3本,發(fā)表論文200余篇,獲發(fā)明專利10余項、軟件著作權3個。目前,正開展正交異性橋面板鋼箱梁疲勞以及基于UHPC橋梁新技術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有:橋梁結構的力學行為與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特大型橋梁施工控制與架設技術。

發(fā)表論文70余篇。

多年的科研工作中通過不斷學習、探索、鉆研,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特色的關于大跨度橋梁結構的計算理論,經(jīng)過認真、系統(tǒng)的總結,撰寫出版了《大跨度橋梁結構計算理論》一書。

教育成就

主講過《橋梁工程》《鋼結構》《橋梁電算》《Autocad》《高等橋梁結構理論》《結構非線性分析》等課程10余門。指導畢業(yè)的碩士與博士百余人。

獲得榮譽

時間

獎項全稱

獲獎作品

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混凝土橋梁施工期與使用期安全控制關鍵技術
2001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預應力混凝土大跨度橋梁施工控制的仿真計與質(zhì)量監(jiān)控研究
2008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佛山平勝大橋施工控制計算理論與施工成套技術
2003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佛陳大橋系桿更換工程技術研究
2007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大跨度自錨式懸索橋設計理論與關鍵技術
展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