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測量學中重要的測量項目之一,亦稱顱長寬指數(shù),由瑞典解剖學家A.雷丘斯于19世紀中葉提出,用以表示顱寬對顱長的比例關系。用算式表示,即:算式中的顱寬是腦顱的最大寬度,顱長是由眉間點起的腦顱最大矢狀徑。

別名

顱長寬指數(shù)

性質(zhì)

人體測量學中重要的測量項目

基本介紹

依顱指數(shù)可將顱形分為超長顱型(64.9及以下)、特長顱型(65~69.9)、長顱型(70~74.9)、中顱型(75~79.9)、圓顱型(80~84.9)、特圓顱型(85~89.9)、超圓顱型(90及以上)7類。顱指數(shù)的個體變異很大,并隨年齡的增加而下降。在不同人群中,顱指數(shù)平均值變化于68~87之間。顱型的地理分布很復雜,長顱型和圓顱型在各人群中均可見到,甚至在局部地區(qū)也能見到。但從整體分析,非洲大部分、澳大利亞土著、美拉尼西亞人和部分印度人群多數(shù)為長顱型,圓顱型則常見于歐洲中部、巴爾干半島、外高加索、亞洲的近東、中亞及東南亞,還有北美西北沿岸和南美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