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角蜥
角蜥的身體很象蟾蜍,所以也叫角蟾,但它實際是一種蜥蜴,與鬣蜥的親緣關系較為接近。它的體長大約為7.5-12.5厘米,因為它渾身被甲,長滿了刺狀的鱗片,在頭部的背面兩眼上方還有8個放射狀排列的尖棘,體表也被有粗糙的鱗棘,所以得名角蜥。它的體形扁平,軀干呈橢圓形。頭部較短而端圓,寬度和高度幾乎相等。頸部粗短。四肢也較短。尾巴不算太長,柄寬而端尖,不象其他蜥蜴那樣容易脫落以逃避敵害。頭部為紅褐色,下部為黃色,略綴褐色的斑點。身體的背面為暗沙色或皮黃色,喉部的兩側各有一個與背部斑點同色的大斑點,棘的顏色均為褐色。雖然它的長相十分兇惡,全身的短棘也仿佛很銳利,但其實這些都是它的一種偽裝,主要用于防御,并沒有攻擊作用。
物種對比對比維度 | 角蜥 | 蜥蜴 |
外觀 | | |
分布區(qū)域 | 美國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至加利福尼亞州的莎加緬度山谷 | 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 |
食性 | 肉食性 | 肉食性 |
目 | 有鱗目 | 有鱗目 |
分布及習性
角蜥
角蜥僅分布于美國西南部加里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和墨西哥的沙漠中,主要棲息在平原干燥沙地上。它的身體可以向前爬行,體棘能夠如同鋤頭一樣挖掘沙土,堆壘在背部,然后潛入沙中,僅露出頭部休息,或伺機捕食昆蟲。它的鼻孔內有膜,可以防止沙土灌入鼻腔。它是一種變溫動物,白天陽光灼照的時候,需要在沙土下躲避曝曬,夜間天氣較涼,它也要藏身于沙地中保持體溫。只有在溫度適宜的時候才出來活動、覓食。御敵法寶
角蜥還因為擁有三件防御敵害的法寶,所以能夠在沙漠地區(qū)自如地生活。
角蜥
角蜥
它的第一件法寶是具有很好的保護色,還具有“擬態(tài)”的本領。擬態(tài)就是動物利用形態(tài)、斑紋、顏色等跟另外一種動物、植物或周圍自然界的物體相似,借以保護自身,免受侵害。由于角蜥的體色與沙漠環(huán)境的色調一模一樣,身體上的棘刺看上去也很像植物的枯棘,使那些兇猛的大型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很難發(fā)現,因而遭到敵害的襲擊機會就大大地減少了。如果敵害來臨,它就立即左右晃動身體,迅速地鉆進沙土,開始是斜著頭部向下鉆,然后搖動著尾巴,使全身都鉆進去。不久,它又會將頭部露出來,察看一下外面的動靜。如果敵害已經走遠,就再從沙土中爬出來。這種本領不僅可以幫助它對付敵害,還能夠迷惑獵物,使它們只要呆在一處不動,就可以“坐等食物上門”,將那些喪失警惕的獵物大口吞食。角蜥的食物主要是螞蟻及其他昆蟲。它很少飲水,并且很耐干渴,主要在食物中獲取水份,或飲露水等。它頭部后方的刺粗大銳利,身體和尾巴上也布滿了刺,這些刺不僅僅能夠自衛(wèi),還有一種奇妙的功用:如果它往水里浸一下,水就會進入小刺之間的凹陷處,再從那里的縫隙進入皮膚上的小孔,然后流向頭部。在它的嘴角旁有收集水分的小囊,水就儲藏在那里。如果遇到天旱缺水,它只要輕輕地動一下頜部,水滴會從小囊里冒出來。
角蜥的第二件法寶是全身長有許多鱗片,這些又尖又硬的鱗片,每個都象一把鋒利的匕首,是它們重要的防御武器。當兇猛的響尾蛇向角蜥沖過來,咬住它的頭部,企圖一口將其吞下肚里的時候。卻常常被角蜥脖子上的匕首狀鱗片牢牢地刺穿了喉部。此刻,響尾蛇就會感到一陣極度疼痛,但這時想要吐出嘴里的角蜥又不可能了,因為鱗片刺穿的方向與它想要吐出的方向正好相反。最后,這條響尾蛇只能由于流血過多而死去。
角蜥第三個自衛(wèi)的法寶非常奇特,常常要到十分危急、關系到生死存亡的時候才會施展出來。因為一些猛獸十分狡猾,它們似乎知道角蜥身上的匕首狀鱗片的厲害,常常先不用嘴巴咬,而是企圖用腳爪撕踏它,把它弄死后再吃掉。遇到這種情況,設法使自己的頭部的血壓升高,然后眼角邊的竇破裂,突然從眼睛里噴出一股殷紅的鮮血來,射程為1—2米,敵害則肯定會被這迎面噴來的鮮血嚇得驚慌失措,角蜥就可以趁機逃之夭夭了。角蜥的這一絕招要到十分危急、關系到生死存亡的時候才會施展出來,因此并不太為人所了解。角蜥在噴血之前,身體里的閉孔肌會迅速作出反應,給腦血管的血液加壓,這個壓力對那些眼睛瞬膜里的嬌嫩血管來說非常高,足以導致血管破裂噴出鮮血,使血液噴射到獵食者的臉上。
特性研究
角蜥
角蜥的這第三個自衛(wèi)方式的發(fā)現頗費周折,因為它平時是很少使用這個方法來避敵的。角蜥看上去性情比較溫順,所以在產地常有人進行人工馴養(yǎng),成為當地人喜愛的一種寵物。然而,有人卻傳說他們曾見過這種動物會從眼睛里噴射出長長的血流,并且說如果人被這種“神怪武器”擊中,就會死亡。但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不過是天方夜譚的迷信說法。為了證實關于角蜥眼睛中能噴血的說法,很多科學家都開始對它進行實驗。一些科學家認為角蜥的確可以從眼中噴射出一股鮮紅色的液體,很象血液,其目的顯然意味著防御,但能夠“噴血”的角蜥僅占實驗數量的百分之五。就是說,只有極少數的角蜥才有這個本領。也有的科學家對角蜥的此種行為以及這種行為與性別、季節(jié)、溫度或其他因素的相關關系進行了研究,但并沒有取得進一步的結果。
美國科學家發(fā)現,他們馴養(yǎng)的一只黃色獵犬經常能使角蜥的眼睛噴血,而且僅對這只警犬的恐嚇作出這種反應,無論是白天或是夜晚,也無論天氣冷熱。而人對角蜥進行各種恐嚇實驗均不能使其噴血。因此,他們認為角蜥“噴血”的行為可以稱為是一種特殊的“抗犬防御”,并且準備計劃進一步以狐貍、郊狼等角蜥在自然界中的各種天敵進行試驗。
眼睛噴血的角蜥
有一些生理學家對角蜥的噴血現象進行了實驗。經過一番認真細致的研究,已經查明:角蜥噴出的的確是鮮血。它在噴血之前,有一束閉孔肌會壓迫主血管,使腦血管的血壓升高。這個壓力對那些眼睛瞬膜里的嬌嫩血管來說是非常之高,足以導致使血管破裂,使鮮血噴出。當然,如果對人類來說,這種現象就太可怕了,因為血管破裂就將意味著腦溢血,會有生命危險。但角蜥頭部血管中的局部高血壓,不僅不會對它的生命構成威脅,反而可以用這種“危險的游戲”來嚇跑敵害,從而拯救自己的生命。飼養(yǎng)
通風角蜥
至少一邊的長度是體長的2。5倍。所用籠子應通風良好,避免籠內過于悶熱有害健康。通風問題常常被忽視。如果是用鐵絲網做的飼養(yǎng)箱,通風當然不成問題。即使是用那種有玻璃蓋子的玻璃缸也是可以的了,但是不能使用那種完全密封蓋頂的養(yǎng)魚用的玻璃缸。如果要用缸的話,最好用旁邊設有通風孔的缸;用前面有玻璃門,兩旁都有砂網的爬蟲飼養(yǎng)箱,那樣才會有良好的通風。加熱和照明用白熾燈既可以加熱又可以照明。將燈設置在箱的一個角上,可以在箱里產生一種有溫度梯度變化的環(huán)境。在燈的正下方就相當于一個曬日光浴的地點,這樣蜥蜴可以在早上時在這里把身體曬暖。一般情況下,箱中最冷的位置也要在35℃左右。一般來說,熱帶雨林的蜥蜴一天至少需要有10個小時的內部溫度要在38℃,這樣才能保證它可以進行正常的消化功能。最好不要把燈直接放到箱內,因為這樣蜥蜴容易爬在燈上,導致燙傷。
紫外線讓蜥蜴能夠曬到紫外線是非常重要的。它們需要通過照射紫外線在皮膚里合成維生素D3,而D3是促進鈣的吸收的。太陽光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實在不能照到日光,那么就必須為它們準備紫外線燈(尤其是UVB燈),不要隔著玻璃或是有機玻璃給你的蜥蜴照射紫外線,因為這些物質對紫外線的衰減很厲害。
食物小型的蜥蜴可以喂食蟋蟀。如果能吞食,剛出生的小老鼠營養(yǎng)價值最高。另外還可喂食昆蟲、蚯蚓等。僅喂食昆蟲,容易發(fā)生鈣質與維生素攝取不足,應添加專用營養(yǎng)添加劑。
從中型到大型的蜥蜴,如水龍、成年美洲鬣蜥、平原巨蜥等應配合蜥蜴的體形選擇各種大小的白鼠喂食。白鼠來源不足時,可喂食一般的肉類、肝臟、貓糧等食物,但最好添加專用營養(yǎng)劑。
現狀
角蜥
在最近的幾年來,角蜥的數量在不斷的下降。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不斷的遭到破壞以及它的主食螞蟻數量的下降,此外,許多寵物愛好者將其捕捉作為寵物也有一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