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歷史,挪威9世紀形成統(tǒng)一王國。9-11世紀進入全盛期。14世紀中葉開始衰落,1397年與丹麥和瑞典組成卡爾馬聯(lián)盟,受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統(tǒng)治。1814年被丹割讓予瑞典。1905年6月7日脫離瑞挪聯(lián)盟獨立,選丹麥王子為國王,稱哈康七世。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被德國占領。1945年5月德占領軍宣布投降,挪威光復。1947年接受“馬歇爾計劃”,經濟逐步恢復。1949年加入北約。1959年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lián)盟。1972年和1994年,挪兩次公民投票分別反對加入歐共體和歐盟。1999年,挪加入申根協(xié)定。[1] 挪威王國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西瀕挪威海,東部以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為界與瑞典相鄰,北部毗連芬蘭和俄羅斯。陸地面積386958平方公里(包括斯瓦爾巴群島、揚馬延島等屬地)。人口 445.8萬人(1985),97%為日耳曼語系的挪威人。官方語言為挪威語。90%的居民信奉國教基督教路德宗。首都奧斯陸。
精選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薦
挪威歷史相關的文章
三氯甲烷,分子式為CHCl3,為無色透明液體,有特殊氣味,味甜,高折光,不燃,質重,易揮發(fā)。對光敏感,遇光照會與空氣中的氧作用,逐漸分解而生成劇毒的光氣(碳酰氯)和氯化氫??杉尤?.6%~1%的乙醇作穩(wěn)定劑。能與乙醇、苯、乙醚、石油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油類等混溶、25℃時1mL溶于200mL水。
華南地區(qū)(英文名:South China),簡稱華南,位于中國南部,北與華中區(qū)、華東區(qū)相接,南瀕南海,西南與越南相鄰。面積約45萬平方千米,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4.7%。該區(qū)經緯度范圍為18°一30°N,96°一118°E。全區(qū)海岸線長約1萬千米,島嶼數(shù)目不低于2200座。該區(qū)在行政區(qū)劃上普遍包括臺
法西斯,(拉丁語fasces的譯音)原指中間插著一把斧頭的“束棒”,為古羅馬執(zhí)法官吏的權力標志?,F(xiàn)象征強權、暴力、恐怖統(tǒng)治,對外侵略掠奪,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極端獨裁表現(xiàn)形式。
漢安帝劉祜(hù)(94年-125年4月30日),東漢第六位皇帝。劉祜是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與漢殤帝劉隆是堂兄弟,同為漢章帝劉炟(dá)的孫子。延平元年八月辛亥(106年9月21日)漢殤帝早夭,癸丑(106年9月23日)鄧太后與鄧騭擁立13歲的劉祜為帝,第二年改年號永初,后又四易年號,分別為元初、永
尚可名片
這家伙太懶了,什么都沒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