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祭祀儀式
即薩瑪。詳"薩瑪"﹑"薩滿教"。[1]“薩滿”一詞主要通行于歐亞大陸與北美大陸北方各民族中,在世界其他地區(qū)對類似的神職人員各民族均有不同的稱呼,但國際學術(shù)介也將其統(tǒng)稱為薩滿。
薩滿一般都分為職業(yè)薩滿和家族薩滿(也被稱為家薩滿)。前者是以個人身份面向全社會所有人提供宗教服務(wù),他們主要為雇主家進行驅(qū)魔、占卜、乞福、主持紅白喜事等,并收取相應(yīng)報酬,具有一定職業(yè)性。后者則是在部落氏族組織中僅為本氏族成員提供宗教服務(wù)的指定神職人員,這類人平時與普通氏族成員相同,也照常從事自己的勞動生產(chǎn),只有在本氏族成員須要時才轉(zhuǎn)而進行祭祀祖先、向神靈許愿、敘說祖先歷史功績、為本氏族成員乞福、等宗教活動,他們對本氏族成員的宗教服務(wù)屬于氏族義務(wù)基本不收報酬,而對本氏族之外則基本拒絕提供任何宗教服務(wù)。無論是職業(yè)薩滿還是家薩滿,其人員中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可以擔任,所從事的各種宗教儀式也完全相同,但隨著社會中男性主導性的增強,在今天現(xiàn)存的薩滿中女性薩滿已經(jīng)很少了。
薩滿被稱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他們與其他宗教神職人員最大的不同是能夠以個人的軀體作為人與鬼神之間實現(xiàn)信息勾通的媒介。作為這種媒介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神靈為主體,通過薩滿的舞蹈、擊鼓、歌唱來完成精神世界對神靈的邀請或引誘,使神靈以所謂‘附體’的方式附著在薩滿體內(nèi),并通過薩滿的軀體完成與凡人的交流;二是以薩滿為主體,同樣通過舞蹈、擊鼓、歌唱來作到‘靈魂出殼’,以此在精神世界里上天入地,使薩滿的靈魂能夠脫離現(xiàn)實世界去同神靈交往。上述神秘儀式即被稱為“跳神”或“跳薩滿”。在完成上述神秘儀式的過程中所有的薩滿都會表現(xiàn)出昏迷、失語、神志恍惚、極度興奮等生理狀態(tài),當這類生理狀態(tài)出現(xiàn)時則被稱為“下神”“抬神”或“通神”,學術(shù)領(lǐng)域則稱為“薩滿昏迷術(shù)”或“薩滿催眠術(shù)”。薩滿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將人的祈求、愿望轉(zhuǎn)達給神,也可以將神的意志傳達給人。薩滿的職業(yè)追求也是以各種精神方式掌握超級生命形態(tài)的秘密和能力,獲取這些秘密和神靈力量是薩滿的一種生命實踐內(nèi)容。
中國古代史官不用“薩滿”這個名詞,在文字上只稱其為“巫”,稱薩滿宗教儀式為“打段”或“燒飯”。在匈奴時代,薩滿在政治、軍事上都起著一定的作用,凡戰(zhàn)爭或其他處于猶豫狀態(tài)的事件,最后要取決于薩滿。薩滿必須具備許多常識或知識,能夠觀察事物的發(fā)展,預測未來,敢預言吉兇。柔然也是如此,只是其傳簡略未及敘述而已。北方民族的薩滿與中原漢族的巫大有不同,但通神儀式的基本過程是一致的。五代以后由于北宋朝廷禁止“打段”中原地的巫基本為道教法式或廟會社戲所取代,偶有少數(shù)殘余在民間傳承經(jīng)過數(shù)世紀演變成為今天的“儺戲”。
很多原始宗教的祭司也被稱作薩滿。
宗教
宗教簡介薩滿
即被稱為“薩滿教”,它是原生性宗教。薩滿教不是創(chuàng)生的,而是在人類原始社會階段自發(fā)產(chǎn)生的。這也是一系列類似的原始宗教的統(tǒng)稱,并沒有統(tǒng)一的教義與模式。廣義上的薩滿教是世界的。薩滿文化是個世界性的文化現(xiàn)象,其流行區(qū)域集中在亞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歐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這是廣義的薩滿教。
狹義上的薩滿教為阿爾泰語系諸民族,如:滿洲、鄂倫春、裕固、赫哲、芙尼赫、鄂溫克、蒙古、哈薩克、圖瓦、滿渾、奧落奇、等民族所信仰,也包括非阿爾泰語系的:阿伊努、拉普蘭、因紐特、薩摩耶、阿留申、楚科齊、以及北美印第安各族,等信仰人群。其信仰主要是萬物有靈,幾乎全部是多神崇拜,尤其以祖先崇拜與自然崇拜相結(jié)合為最顯的著特征,有時也會吸納有其他宗教的神靈。
薩滿教的基本特點是沒有宗派、教祖或祖壇、沒有具體教義、崇拜多種神靈,沒有專門的組織機構(gòu)、沒有集中固定的廟宇教堂、沒有專門的神職人員。
薩滿教的主要活動是跳神祭祀。
分布在現(xiàn)代社會世界各地的薩滿信仰正逐漸消失,在中國境內(nèi)也已很少了,但在有些邊遠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仍有保留。廣義來講中國境內(nèi)仍存薩滿信仰與薩滿儀式的民族主要有:鄂倫春、鄂溫克、錫伯、滿洲、達斡爾、蒙古、赫哲、裕固、哈薩克、維吾爾、羌、土、納西、彝、獨龍、苗、瑤、佤、拉祜、僳僳、等。但在各民族當中對薩滿的稱呼卻各不相同。
列如:
稱“
薩滿
”的主要有鄂倫春、鄂溫克、錫伯、滿洲、赫哲,這五支操通古斯語的民族。同屬蒙古語族中,蒙古族稱“
博額
”或“亦
”,達斡爾族稱“耶德根
”,土族則稱“法剌
”。操突厥語的裕固族稱“
也克哲
”或“喀目
”,哈薩克族卻稱“巴克塞
”,而在維吾爾族中則偶爾由清真寺的阿弘臨時兼任。操藏緬語的羌族稱“
矢公
”,納西族與僳僳族均稱“東巴”,彝族稱“蘇尼
”,獨龍族稱“納木薩
”或“多木薩
”,拉祜族則稱“莫巴
”。操東南亞高棉語的佤族稱“
斡朗
”。操苗瑤語的瑤族稱“
摟曼
”或“那曼
”,苗族則稱“枯巫
”。歷史薩滿是北方民族的原始信仰,起源甚早,在母系制度的社會里已經(jīng)非常發(fā)達與成熟了。薩滿差不多都是氏族領(lǐng)袖,被中原神化了的西王母,就是薩滿兼酋長。
創(chuàng)造天圓地方的盤瓠學說的也是一位女薩滿,“高辛氏有老婦居宮中,得耳疾,取之得物大如繭,盛瓠中,復之以盤,俄頃化為犬……”。這位老婦就是薩滿,成為犬戎之祖。她對天地萬物的認識有了新的升華,產(chǎn)生了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天地相合則萬物生。繭,可以解釋為原始細胞,犬代表萬物萬象,五色化為五行水火木金土,五方東西南北中,五色青黃赤白黑,五味等等的樸素唯物思想和進化的意識,因之就產(chǎn)生了最原始的信仰,即天地萬物的自然崇拜。尤其是“天”是古代蒙古人最高的崇拜對象。柔然就是“天”。柔然汗國就是“天王之國”。柔然是丁零、狄歷之音變,讀音為顛連,漢文寫作柔然,實與襜襤同音。
古人認為來自天體的自然變幻給人以享受,也會給人以災禍。人類在趨吉避兇的本能活動中,對自然界的變幻,產(chǎn)生了畏與敬的思想意識。因這些禍福都來之于天,對天就產(chǎn)生了最崇高的崇拜與信仰。天以外的崇拜對象,古人認為皆附屬于天,皆遵從天的意旨,按天所制定的一切去執(zhí)行。比如萬物之間的相生相克,興旺與衰亡,都是天在冥冥中起作用。當人類產(chǎn)生了領(lǐng)導者與被領(lǐng)導者以后,古人也就聯(lián)想到天地萬物的領(lǐng)導者,想到了這個神秘的天空是誰來主持?就模仿人類的分工,模擬了天的主宰者。有人說“狄歷”就是北方民族的最高天神,情理雖近,但也不便盲從。
西方薩滿一詞是“shaman”的音譯,指部族宗教或精神領(lǐng)袖一類的人物。他們通過草藥使自己進入一種虛幻的狀態(tài),從而舉行宗教儀式。
起源薩滿剪紙畫
石像水一樣,在神話中,是孕育宇宙第一生命的母體。這第一生命被稱做石神,世界就是由這個初始宇宙神創(chuàng)造的。石作為火的生源和依托,被視為宇宙之母或宇宙生命力的象征。所以,石神觀念與火神話和火信仰密切相連。
滿族神話中,有一位叫多闊霍的女神。相傳,在天地未分的時候,就有這位古老的女神,她是住在石頭里的,孕育著光與熱的宇宙大神。天母阿布卡赫赫被惡魔耶魯里騙進了大雪山,巨大的雪堆壓得她凍餓難忍,于是吞下了雪山底下的石頭和石頭里的多闊霍女神。多闊霍的熱火燒得阿布卡赫赫坐臥不安,一下子撞出了大雪山。熱火燒得阿布卡赫赫肢體融化,眼睛變成了日月,頭發(fā)變成森林,汗水變成了溪河。
石神話十分強調(diào)石火產(chǎn)生的宇宙意義,即它是宇宙中最早的生命形式。
石神亦是宇宙中最早出現(xiàn)的大神。它是世界萬物發(fā)生的根源,是創(chuàng)造萬物的宇宙神靈。這也是薩滿教宇宙發(fā)源的多元形式之一種。
滿族有的族姓把石頭作為祖先神偶,以石頭代表神位,或說石頭是神靈的藏身之處。
富育光、王宏剛在《薩滿教女神》中介紹,滿族徐姓在其祖先神匣內(nèi)恭放三枚白卵石,傳言該石為遠世薩滿南遷時從石洞帶來,世代恭祀不已,已逾三百年。祭時,族人向白卵石叩禮,薩滿頌道:“媽媽的祖石,母親的祖石,光明的祖石,生命的祖石,萬代開基的母石神祖。”在民間傳說中,石頭也是薩滿寄魂的借體,薩滿借助石頭的生力滋養(yǎng)靈魂,增強魂力。薩滿服飾上也有裝飾神石之俗,或以此滋養(yǎng)薩滿魂力,或以此代表神靈,或以神石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