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蒙吉(1245—1276),廣東梅州人,南宋愛國詩人、抗元英雄、民族英雄,著名社會活動家。12歲中進士,被時人譽為“神童進士”,其祖父蔡若霖、父親蔡定夫均為進士,因此當?shù)赜胁谈耙婚T三進士”之佳話。公元1276年,蔡蒙吉率孤軍與元軍作戰(zhàn),城陷被俘,英勇不屈從容就義,年僅32歲。

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與東晉程旼、唐代韓愈、張九齡,北宋劉元城、狄青,南宋文天祥及明末抗清名將陳子壯齊名。

中文名

蔡蒙吉

性別

出生日期

1245

去世日期

1276

民族

漢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梅州松源鎮(zhèn)金星村

所處時代

南宋

稱謂

廣東古八賢之一

梅庵

人物信息

蔡蒙吉,祖籍廣東省梅州松源鎮(zhèn)金星村,于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應(yīng)童子科,考取進士,時年十二,官授從政郎、義兵總督等職。蔡蒙吉在梅任職期間,曾創(chuàng)建松源堡義學,開創(chuàng)了梅州設(shè)義學之先河。梅州從此文教日興,終成“文化之鄉(xiāng)”。

蔡蒙吉

蔡蒙吉出身于書香門第。祖若霖,父定夫,均為進士,故有“一門三進士”之稱。他好 學強記,八九歲即能背誦五經(jīng),從梅州教授、進士侯安國學《春秋》,精通其義。年十二應(yīng)童子科,宋寶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登進士第,有“神童進士”之譽。他是宋代梅州著名詩人,詩作情景交融,意境深遠,有《游陰那山詩》、《梅江晚泛詩》等傳世,尤以《王壽山》七言絕句“王壽山頭石徑斜,不知何處有仙家,煙霞踏遍芒鞋破,一路春鳩啼落花”為歷代所傳誦。他重視興學育才,捐地創(chuàng)辦松源堡學堂。后蔡蒙吉舉進士,授迪功郎。再試銓衡,復(fù)中第一,加三資授從政郎韶州司戶兼司法。尚未到任,因元兵南下,戰(zhàn)亂已起,梅州知州湯執(zhí)中任命他為梅州簽書事義兵統(tǒng)督。為加強軍備,他捐出薪俸與家產(chǎn)充實軍餉,盡力為國保民。

景炎元年(1276年),元將易正大攻陷梅州,州官降敵,蔡蒙吉堅持抵抗,統(tǒng)率義軍與之激戰(zhàn),守城半月,終因援絕而兵敗被俘,監(jiān)禁于興寧縣。元將令其部屬陳一元施盡酷刑迫其投降,蒙吉堅決拒絕并加痛斥:“吾只知盡忠報國,豈肯從人奴而茍生”,遂被殺害。臨刑時,神態(tài)自若,從容就義,年僅32歲。

翌年三月,文天祥收復(fù)梅州,任命隨從謝新為梅州令尉,為表彰蔡蒙吉之氣節(jié),以棺殮尸,遷葬于桃堯練坑村。后人為紀念這位抗元英雄,在梅城、松口先后建有七賢堂、七賢亭及蔡蒙吉紀念碑等。

史料記載

蔡蒙吉

清《嘉應(yīng)州志》載蔡蒙吉:“十二應(yīng)童子科登,寶佑四年進士第,授迪功郎,再試 詮衡復(fù)中第一,加三資,授從政郎、韶州司戶兼司法,未之任而丁。世變,知州湯執(zhí)中檄權(quán)梅州簽知事、義兵統(tǒng)督。德佑二年,易正大陷梅州,蒙吉被執(zhí)。正太引兵趨潮州,羈蒙吉于興寧,使其下陳一元守之。蒙吉罵曰,吾知盡忠報國耳,寧肯從人奴茍生哉!為一元所殺,暴其尸,三日顏色如生。一元異而痤之。時年三十有二。翌年三月,文天祥復(fù)梅州,嘉其忠,為文祭之,棺斂其尸,還葬于饒?zhí)帘ぃń衩分菔忻房h區(qū)桃堯鎮(zhèn))練坑?!逼浼牢脑疲骸安坦一?,無往不在:在天地為神祇,在山川為為社稷,在郡邑為鄉(xiāng)賢。春秋二祭,廟食萬年。噫公之生也,名垂竹帛;公之死也,重若泰山;允為朝廷使者之模范,宗族后裔之儀型?!?h3>作品選錄

蔡蒙吉又是著名詩人,有如下詩留傳:

游王壽山

王壽山頭石徑斜,不知何處有仙家?

煙霞踏遍芒鞋破,一路春鳩啼落花?!?/p>

游陰那山

宮闕天懸絕勝奇,況臨泉石畫中窺。

五峰青翠冠攢玉,二水周回練拂漪。

魚鳥若能明正定,猿猴一似發(fā)菩提。

沉沉鐘鼓僧閑寂,客亦忘言自得之。”

梅江晚泛

(一)

罷讀出江岸,江波滾滾來。呼舟閑打槳,載月二更回。

(二)

何處吹橫笛,簫簫荻葦叢。徐看釣艇出,蓑笠一漁翁。[1]

蔡蒙吉故居

蔡蒙吉故居

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是蔡?;浻筛=ㄎ淦竭w至梅州松源開基的祖屋,為粵東客家地區(qū)現(xiàn)存最古老的古民居建筑,當?shù)赜小拔从兴稍矗扔胁涛荨钡恼f法。

蔡蒙吉故居位于梅州市梅縣區(qū)松源鎮(zhèn)金星村,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800平方米,為二堂二橫一圍的傳統(tǒng)客家圍龍屋。其主體建筑為二進院落形式,布局簡潔,僅設(shè)上下堂及左右各一間廂房,大門兩側(cè)對稱設(shè)門房各一間,左右被橫屋和后面的半月形圍龍所包圍,是粵東客家地區(qū)初期圍龍屋的典型。1987年,蔡蒙吉故居被列為梅縣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書本介紹

作者:宋紹青

出版社: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

此書背景:2005年10月,是梅州明賢、抗元民族英雄、社會活動家、愛國詩人蔡蒙吉誕辰760年。2005年8月,閩、粵、贛蔡氏宗親會在梅州市委黨校召開研討會,決定在蔡蒙吉誕辰紀念活動時,出版一部全面反映這位民族英雄的書,于是邀請宋紹青先生創(chuàng)作此書。

本書總共分為十章:

第一章:橫空出世 天資聰穎

第二章:路上探源 梅州求學

第三章:仰慕忠臣 崇文尚武

第四章:赴京應(yīng)試 立志報國

第五章:科場腐敗 慧眼識珠

第六章:內(nèi)憂外患 出謀獻策

第七章:大軍壓境 權(quán)奸作亂

第八章:志同道合 激情山水

第九章:國難當頭 兵臨城下

第十章:為國捐軀 彪炳史冊

從蔡蒙吉出生到為國捐軀,其情節(jié)可歌可泣,確實為一個英雄好漢!

人物評價

南宋景炎三年(1278)三月,右丞相兼樞密使、信國公文天祥從福建漳州移兵廣東潮陽,收復(fù)梅州。聞悉同科蔡蒙吉遇難,特作祭文表彰其忠烈氣節(jié),并將其棺柩移葬梅州。祭文曰:

嗟乎蔡公,振綱扶紀,殉難捐軀,予以間關(guān),觀公形狀而徒傷凄切,欲公話而不得一語。匹忠貫義,垂格離離。公之精神,無望不在,在天地為神袛,在山川為社稷,在群邑為鄉(xiāng)賢。春秋二祭,廟食萬年。噫,公之生也,名垂竹泉;公之死也,重若泰山。允為朝廷仕者之模范,宗族后裔之儀型。

后世紀念

為紀念抗元英雄蔡蒙吉,梅州人民先后在梅城、松口建立了七賢堂、七賢亭(七賢指劉安世、文天祥、張九齡、狄青、蔡蒙吉、韓愈、程旼)及紀念碑、紀念館等,以彰先賢,激勵后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