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
張駿是前涼的第四位君主,統(tǒng)治時間為324年~345年。他是前涼武王張軌的孫子,前昭王張寔的兒子,前成王張茂的侄子。張駿統(tǒng)治期間,前涼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所發(fā)展,同時面臨著外部勢力的威脅。他在國內實行開明政策,重視農業(yè)生產和水利建設,加強了對西域的管理和控制。他還積極與中原王朝保持聯(lián)系,加強了前涼與中原地區(qū)的交流。張駿
基本信息
主要成就
攻取河南之地,盡得隴西:擊敗龜茲、鄯善,西域諸國都歸附前涼。
君王信息
人物生平
年少不羈
張駿從小英俊清率,建興四年(316年),封為霸城侯。十歲就會寫文章,卓越不羈,但他淫縱過度,經常在夜晚的街巷中微服出行,引得百姓紛紛模仿。
早年經歷
太興三年(320年),張駿的父親張寔被人殺害,由于張駿年幼,故由其叔父張茂接位。任命張駿為撫軍將軍、武威太守,封西平郡公。涼州將領辛晏在枹罕(今甘肅省臨夏縣)倚仗軍力擅權,張駿準備討伐他。從事劉慶勸諫此時不利討伐,讓其自取滅亡,張駿聽從。之后,張駿還派遣參軍王騭出使前趙,王騭妥善完成使命返回。 太寧元年(323年),張駿還是稱建興十二年,親自耕藉田地。不久,張駿接到晉元帝死訊,隆重哀吊了三天。正逢嘉泉出現(xiàn)黃龍,等人請求改年號以彰顯吉祥,張駿不同意。辛晏獻交罕縣請降,張駿收復了黃河以南失地。 承襲君主
太寧三年(325年)(《資治通鑒·晉紀十五》的記載為太寧二年五月),張茂病逝,張駿遂承襲職位,時年十八歲。當時,晉愍帝的使者黃門侍郎史淑還在姑臧,左長史泛祎、右長史馬謨等出面請求史淑,代朝廷宣制,任命張駿為使持節(jié)、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領護羌校尉、封西平公。在境內大赦,設置左右前后四率官,修繕南宮。前趙帝劉曜又派使者拜張駿為涼州牧、涼王。 討伐前趙
張駿擔心受劉曜逼迫,咸和初年(326年),由隴西、南安遷徙民眾二千多家到姑臧,又派使者和成漢修好。次年,張駿聽說前趙軍隊被后趙擊敗,于是自廢前趙官爵,恢復稱用晉朝大將軍、涼州牧的名號,派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揚烈將軍宋輯等人率兵眾數萬人,會同韓璞攻掠前趙的秦州諸郡。劉曜派其部將劉胤前來抵御,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城駐軍集結。韓璞進兵越過沃干嶺,與劉曜軍相持達七十多天,軍糧匱竭,劉胤趁機擊潰前涼軍隊,死者兩萬多人。將軍韓璞縛手請罪,張駿不但赦免他們,還主動承擔責任。劉胤乘勝追擊,渡過黃河,攻取了令居,進而占據振武,張駿失去了河南之地。張駿派皇甫該抵御他,在境內大赦。適逢劉曜向東征討石生,長安空虛。張駿想乘虛襲擊秦、雍。理曹郎中索詢勸諫,稱劉曜兒子劉胤還在防守長安,不能輕視。張駿聽從,這才作罷。 收復河南
咸和三年( 328年),后趙石勒率兵攻打劉曜,劉曜戰(zhàn)敗,張駿趁長安混亂,派兵一舉收復河南地區(qū)直到狄道,設置武衛(wèi)、石門、候和、漒川、甘松五屯護軍。與石勒劃分地盤。石勒派使者拜授張駿官爵,張駿不接受,扣留他的使者。后來畏懼石勒強盛,派使者向石勒稱臣,并且貢獻本地特產,送他的使者回去。 設高昌郡
西域諸國進獻汗血馬、火浣布、摯牛、孔雀、大象以及各種珠寶珍奇二百多種。咸和五年(330年),西域長史李柏請求攻擊叛將趙貞,被趙貞擊敗。議論者認為李柏提出計劃而導致失敗,請求誅殺他。張駿認為,漢武帝的誅殺王恢是不如秦穆公的赦免孟明的,于是赦免了李柏的死罪,眾臣皆心悅誠服,后于咸康元年(335年)擒獲趙貞,在其地設置高昌郡。 謹守人臣
咸和七年(332年),涼州官吏上書,請他升格稱王,并自領秦、涼二州牧,設置百官,就如曹操、司馬懿一般。張駿拒絕并稱此非人臣所言,并稱再敢言此事者嚴懲不赦。以后,臣僚不敢再談稱王、稱帝之事。但在他統(tǒng)治的秦、涼二州,人們都稱他為涼王。群僚又勸他早立世子,起先張駿不聽,后經中堅將軍宋輯陳說利害,多方勸諫,張駿最后聽取,立子重華為世子。 臣服借道
張駿統(tǒng)領秦梁二州之前,咸和八年(333年),派傅穎向成漢借道,以便向京師報送表章,成漢武帝李雄不答應。張駿又派治中從事張淳向成漢自稱藩屬,以此來借道。李雄很高興,問張淳現(xiàn)在張駿占據地理優(yōu)勢且兵強馬壯,為何不自己稱帝,張淳稱他們國君世代忠良,愿意一直效忠于東晉,就像齊桓公、晉文公一樣。李雄聽后很慚愧,表示自己先祖也是晉朝臣民,如果自己能在中原使大晉中興,將會鼎力相助。張淳回去后,向京師報送了表章,天子贊揚了他們。 征服西域
張駿有謀略,于是磨礪節(jié)操改正過失,勤于政務,統(tǒng)領文武官員,全都能發(fā)揮他們的才智,遠近之人稱頌,號稱為積賢君。自從張軌到涼州后,正值天下大亂,各處征伐,軍隊從來沒有安寧的時候。到張駿時,境內逐漸平定,全部占有了隴西之地,兵馬強盛,又派其部將楊宣率軍越過沙漠,征伐龜茲、鄯善,于是西域諸國都降服。咸康元年(335年)焉耆、前部、于闐王先后都派使者向姑臧奉貢。十二月,鄯善王元孟向張駿獻出自己女兒,號稱美人,張駿為其還建了賓遐觀。同年,張駿在河中得到一塊寫有“執(zhí)萬國,建無極”字樣的玉璽。 建州設官
咸康元年(335年),張駿分出武威等十一郡,設置涼州,讓世子張重華任刺史;分出興晉等八郡為河州,讓寧戎校尉張任刺史;又分出敦煌等三個郡及西域都護的三營為沙州,讓西胡校尉楊宣任刺史。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假涼王,督攝三州。此時的張駿雖向東晉稱臣,但不使用東晉歷法,仍沿用建興年號。跳六佾之舞,樹豹尾之旗,設置的官僚府邸都仿效東晉朝廷,只是稍稍改變名稱。 修建宮殿
張駿也曾大興土木,在姑臧城南修筑城池,蓋謙光殿,用五彩描繪,用金玉裝飾,用盡了珍奇巧技。在殿的四面各蓋一座殿,東面的叫宜陽青殿,春季三個月居住,禮服器物都依照東方之色;南面的叫朱陽赤殿,夏季三個月居??;西面的叫政刑白殿,秋季三個月居住;北面的叫玄武黑殿,冬季三個月居住。殿旁都有當值內官的公署,全都與各方之色相同。到他晚年,就隨意游玩居住,不再依照四季分別居住。 壽終正寢
永和二年(346年)六月,張駿去世 ,終年四十歲,共在位二十二年,私謚曰文公。穆帝追謚他為忠成公,葬于大陵。其子張祚繼位后,追謚為文王,廟號世祖。
執(zhí)政舉措
政治
張駿為政勤勉,善于納諫用人,被時人稱為“積賢君”。并且實行寬和的法制政策。張駿認為法律只注重實行,制度不分地位高下。
執(zhí)政期間,派兵收復河南直到狄道,設置武衛(wèi)、石門、候和、漒川、甘松五屯護軍;擒拿趙貞,在西域設置高昌郡;又派部將楊宣率軍越過沙漠,征伐龜茲、鄯善,西域諸國隨即降服;把分出州西部邊境的三分郡設置沙州,東部邊境六個郡設置河州。 經濟
張駿輕刑納諫,“親耕籍田”,推行“治石田”,置農戰(zhàn)并舉、邊佃邊守的“五屯護軍”,實行輕徭薄賦、賑災救貧,設“市長”專司貿易,前涼出現(xiàn)了“境內漸平”“刑輕國富” “民富兵強”的局面。
人物關系
|
父親 | 前涼昭王張寔 |
叔叔 | 前涼成王張茂 |
妻子 | 嚴氏 劉氏,生子張?zhí)戾a 前涼妃,鄯善王元孟之女 |
兒子 | 前涼威王張祚 前涼桓王張重華 前涼悼公張?zhí)戾a |
軼事典故
陵墓被盜
張駿死后數十年,一個叫安璩的胡人召集上百人潛入他陵區(qū),將張駿的陵墓盜挖一空。當他打開陵墓后,發(fā)現(xiàn)死去的張駿面容依舊栩栩如生。盜墓案發(fā)生后,后涼君主呂篡下詔從嚴查辦,很快查清盜墓者,發(fā)現(xiàn)有五十余家都是同黨,最后把這些人都處以死刑。又派人重新修繕了張駿陵墓。
人物評價
歷史學家房玄齡等在《晉書》中有說到:“張駿秉持忠貞之志,不忘本朝,故能西控制戎狄,對東也能應對東面老奸巨猾的國家,在偏遠荒僻的地方也能貢稅、開發(fā),這些都是上從天意,下順民心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