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 這句話是出自《論語·述而》,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常常被用來激勵人們。它表達了君子和小人之間的不同,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而小人則常常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這句話的意義在于,它強調(diào)了人的心境和態(tài)度的重要性。君子能夠保持坦蕩蕩的心態(tài),不計較得失,不患得患失,因此能夠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
寧靜 。而小人則常常為了一些小事情而計較得失,容易陷入煩惱和焦慮。
這句話的點評可以是:君子心胸開闊,心態(tài)平和,小人則常常為得失而焦慮。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應(yīng)該學習的態(tài)度,要學會放下一些小事情,不要讓它們影響我們的心情和情緒。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出自《論語·述而》,是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許多人常常將此寫成條幅,懸于室中,以激勵自己??梢苑g成為,孔子認為,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基本信息
拼音
jūn zǐ tǎn dàng dàng ,xiǎo rén cháng qī qī
內(nèi)容釋義 原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span>
漢語拼音
jūn zǐ tǎn dàng dàng ,xiǎo rén cháng qī qī 。
注意:長讀“cháng”,不能讀“zhǎng”。
譯文
孔子說:“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span>
注釋
蕩:清除,洗滌。坦蕩:形容率真無雜念,心神安寧的樣子。
戚:在古代的意思形聲。從戉,從尗,尗亦聲。戉(yuè), 斧子 。戚戚:形容不斷用斧子砍伐的聲音。 評析
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wěn)的樣子。
坦蕩之人不為事擾,面無懼色依度而行;戚戚之人踱于事,瞻于事,形容枯槁于事,變壞于事。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許多人常常將此寫成條幅,懸于室中,以激勵自己。
論語
《論語》是 儒家學派 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弟子編撰。它以 語錄體 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 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 中庸 》、《 孟子 》、《 詩經(jīng) 》、《尚書》、《禮記》、《 易經(jīng) 》、《 春秋 》并稱“四書五經(jīng)”。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全面解讀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憂戚。”(見《 論語集注 》) 君子按照天地的規(guī)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適安寧。小人則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憂慮算計。
可以看出君子是修自身的,通過自然的規(guī)律去約束要求自己,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小人因不修自己,而是向外求名逐利,不斷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以滿足自己的私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出自《易經(jīng)》)”君子是自立自強的。而要求別人為自己做什么,歷來為古人所不齒?!凹核挥?,勿施于人(出自《論語》)”。真正勇敢的人是能夠不斷審視和面對自己的人?!拔嵋蝗杖∥嵘怼保ǔ鲎浴墩撜Z》)。而小人則是通過攫取別人的勞動而達到自己私欲的目的。這也正是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
君子用道來約束和要求自己。那么什么是道呢?“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梢娞斓亻g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道”的。 老子 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可見這種道還是為善的。如果君子能夠不斷按照這種道來要求自己,以企達天人合一之境界。那么君子和小人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他們的得失也是不可以放在一起比較的了。所謂: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說的就是這種差距太大了。 為什么君子要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界呢?古人認為天、地、人是構(gòu)成天道的三種元素。(“ 三才 者,天地人“《 三字經(jīng) 》。三才之間是和諧共處、相互依賴和制約的一種關(guān)系。作為三才之一的人,應(yīng)該有能力和責任自立自強于天地之間,怎么能夠向外去求,本末倒置,置人的尊嚴于不顧,侮辱自己的人格呢?此非君子之所為也。同時也能看出古人尊重人格(人為萬物之靈,可與天、地相提并論),以人為本和自立自強的生命態(tài)度。引申角度看,天地宇宙至今為止仍然是窮奧不可探測,古人相信人與天地可相提并論,人體奧秘可能亦不可探測(比如解剖學無法找到人體經(jīng)絡(luò),而人體確實有經(jīng)絡(luò)的存在)。從而引發(fā)無數(shù) 的修行之境界,所謂行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