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學學生脫離震旦,擁戴馬相伯在吳淞創(chuàng)辦復旦公學。6月29日(農歷五月廿七),原震旦學院教師于《時報》登載《前震旦學院全體干事中國教員全體學生公白》,是為“復旦”校名之始。校名擷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卿云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兩句中的“復旦”二字,本義是追求光明,表示不忘“震旦”之舊,寓含自主辦學、復興中華的意義。9月14日,復旦正式開學。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復旦學生多數參加革命軍;加上經費停發(fā),校舍又為光復軍司令部占用,學校一度停辦。12月中旬,校長馬相伯、教務長胡敦復在無錫士紳支持下,借李瀚章大公祠為課堂,昭忠祠為宿舍,籌備復學。1905~1911年,復旦公學培養(yǎng)出四屆高等正科,畢業(yè)生共57人。 1912年5月5日,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通告各?。捍缶殖醵?,速令高等學校、專門學校開學。一時各校紛紛籌備復課,復旦則因校址無著,經費困難,束手無策。孫中山先生在聽了于右任(時任臨時政府交通部長)匯報后,當即決定撥補助金一萬元。之后,復旦遷址徐家匯的李鴻章祠堂辦學。
1913年3月1日,復旦重新開學。3月20日,宋教仁被刺。5月3日,上海學界公祭宋教仁。復旦公學派人布置靈堂,校長李登輝、教師邵力子、蔣梅笙等在會上慷慨陳辭。不久,爆發(fā)“二月革命”,但這次革命迅速失敗。復旦校董中多人逃亡國外,學校經費補助又告斷絕。李登輝校長千方百計地開源節(jié)流,師生共同努力,終于使學校收支趨于平衡。在這樣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養(yǎng)成了復旦師生團結奮斗,精打細算,講究效率的傳統(tǒng)。
1912~1916年,共培養(yǎng)大學預科畢業(yè)生十五人,中學畢業(yè)生一百五十人。其中知名的有張志讓、孫越崎等人。
1913~1941年,李登輝擔任校長,是復旦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在他任內,復旦發(fā)展成為一所聞名全國、有特色的私立綜合性大學,形成了從中學到研究院的完整辦學體系。
1917年,復旦開始辦理大學生本科業(yè)務,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下設文、理、商三科以及預科和中學部。復旦升格為大學后學生也逐步增加。
1918年,李登輝校長去南洋集資了15萬,在江灣置地,即是今天復旦校園之基礎。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復旦教師邵力子任《民國時報》總編,所以首先接到北京方面的傳真,立即告知李登輝及復旦同學,成立了上海市學生聯(lián)合會,組織學生堅持罷課、罷市,站在了斗爭的最前列,并得到了孫中山的支持。
2021年7月26日,復旦大學聯(lián)合國家信息中心數字中國研究院發(fā)布了“2021中國開放數林指數——城市標桿”和《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指標體系與城市標桿》。濟南被評為數據開放標桿城市,位居全國開放數林標桿城市第5位、副省級城市第2位。
奠基
1920年冬,在江灣建造校舍,至1922年落成。計有教室樓一座,名簡公堂(今復旦博物館);辦公樓一座,名奕柱堂(1929年增添兩翼,改作圖書館,今校史館所在地);第一學生宿舍(抗日戰(zhàn)爭中毀于炮火,今相輝堂址)一座;教師宿舍一棟(已毀)。 1922年4月,大學部遷址江灣;中學部則留徐家匯原址,稱私立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1923年,金通尹教授倡議在理科設立土木工程系,內部分為道路、橋梁、建筑等。復旦在郭任遠教授建議下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心理學院,并開始招收研究生。復旦大學
1924年,復旦學生為841人,教職員58人。
1928年,五卅慘案爆發(fā),復旦學子自動組織義勇軍,積極訓練,準備投筆從戎。
1929年,復旦大學進行系科改組,增設新聞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其時全校共有17個系,分屬文、理、法、商四個學院。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復旦在李登輝校長主持下,召集全校師生開聲討大會,并成立軍事訓練委員會,加強對學生的軍事訓練。復旦同學在李校長的支持下,三次去南京向國民黨政府請愿,要求出兵抗日。11月20日,復旦一百多同學組織“義勇軍”,參加十九路軍抗日,被分配擔任后勤、宣傳、教育等工作。戰(zhàn)爭期間,復旦大學遷至徐家匯的附中繼續(xù)上課。
1935年華北事變后,北平學生發(fā)動了“一二·九”運動,復旦同學立即響應,到上海市政府請愿,反對華北自治。后又云集火車站準備赴南京請愿。蔣介石打電報給李登輝,李校長被迫去火車站勸阻學生,被同學們謝絕。由于國民黨當局的阻擾,復旦學生自己開火車準備去南京請愿,但是鐵軌又被破壞?!拔覀冃蕖!蓖瑢W們修復鐵路后在無錫被阻攔。國民黨用武力將同學押解回滬。但京滬鐵路中斷四天,引起了國際的重視,反響很大。 1936年3月25日凌晨,上海市軍警當局包圍復旦大學,并從校外宿舍逮捕學生救國會干部七人。下午,軍警又沖入校內,毆打師生,學生有力反抗,將軍警逐出校外。軍警在校外開槍,誤殺警察一人,反誣學生所為。26日上午,軍警進校搜捕,結果一無所獲。李登輝校長強烈抗議國民黨的暴行,29日召開臨時校董會,會后前往責問上海市長吳鐵城。吳承認發(fā)布復旦學生槍殺警察的新聞是錯誤的,保證以后決不派警入校搜查。上海各界救國會也發(fā)表宣言,抗議軍警圍捕復旦學生。在各方面的反對和抗議下,國民黨不得不將全體被捕學生釋放,斗爭取得了完全勝利。下半年,李登輝校長在國民黨當局的陰謀下被迫離職,吳南軒繼任。吳南軒到任后,復旦愛國學生遭迫害,救亡運動被扼殺。
抗戰(zhàn)時期
1937年1月8日,為了貫徹國民黨最高當局把復旦大學遷出上海的意圖,學校董事會召開第九次會議“擬在太湖流域另覓佳處”。國民黨三屆二中全會期間,民族資本家榮德生出資購買太湖邊土地一千余畝,以促成復旦遷校。由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這一遷校計劃未能實行。
1937年,復旦大學設有文、理、法、商四學院,十六系科。附設有中學、實驗中學各一所,義務小學二所。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fā),日寇侵滬,戰(zhàn)火紛飛,復旦學生開學到校極少。不久,南京教育部派人來滬,指示復旦大學、大同大學、大夏大學、光華大學四所私立大學組成臨時聯(lián)合大學內遷,大同、光華因經費無著落而退出,復旦、大夏組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聯(lián)大,“復旦大夏聯(lián)合大學”分二部分別遷往江西、貴州。11月12日,上海淪陷。江西一部聯(lián)大決定內遷貴陽與二部合并,師生長途跋涉,于12月底抵重慶。
1938年2月,復旦在重慶復課。3月,復旦、大夏兩校領導人在貴州桐梓會晤,決定取消“聯(lián)大”,各自在川黔兩省設校。復旦渝校有六十多名畢業(yè)生。
1938年2月,留滬復旦復課。這年暑假,復旦滬校有55名畢業(yè)生。
1938年秋,復旦渝校陸續(xù)增設史地系、數理系、統(tǒng)計系、農墾專修科、園藝系、農場、茶葉組、農藝系等
1940年5月27日,日機轟炸重慶復旦大學,罹難師生共七人。由于校舍被炸毀,學校宣告本學期暫告一段落。1940年秋,復旦渝校建立農學院。
1941年11月25日,國民政府行政院第五屆一次會議通過決議,復旦大學翌年起由私立改為國立,由吳南軒任校長。12月8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寇進駐上海租界。李登輝宣布復旦滬校實行“三不主義”,即不向敵偽注冊、不受敵偽津貼、不受敵偽干涉,三不不行,立即停辦。在敵偽環(huán)伺的情況下,學校堅持不教日文。
1942年1月1日,中學部獨立,改稱上海市私立復旦中學(今上海市復旦中學),李登輝兼任校長。
發(fā)展階段
1946年8月,復旦渝校師生回到上海。同年秋,投考學生達11000多人,錄取400余人,復旦生物系設立海洋學組,是國內高校第一個海洋學專業(yè)。12月24日夜,北京大學先修班的女生沈崇被美國兵強行奸污。30日晚,復旦舉行“全校學生大會”,控訴揭露駐華美軍暴行,決定從12月31日起罷課三天。31日,復旦與其他各校代表開會,組成“上海市學生抗議美軍暴行聯(lián)合會”,并決定在1947年元旦舉行全市性抗暴游行大示威。
1947年元旦,復旦同學七八百人由虹口公園經四川北路進行游行示威。下午,游行隊伍在外灘與十所大專院校、十六所中學同學一起共一萬余人,沿南京路進行游行示威。同日,復旦大學的33位教授,發(fā)表《正告美國政府的意見書》。這場抗議駐華美軍的運動持續(xù)到三月上旬,成為蔣統(tǒng)區(qū)人民斗爭的新高潮的標志。3月,復旦學生自治會進行改選,進步同學組成“五院聯(lián)合競選團”,反動學生組成“不談政治競選團”,展開了激烈的競選活動?!拔逶郝?lián)合競選團”獲得了壓倒的勝利。學生自治會競選一結束,復旦同學立即投入到三反運動中去。5月26日,在特務學生的指揮下,反動軍警在國權路埋伏,襲擊進步學生,這就是“國權路血案”。血案發(fā)生后,同學罷課,教授罷教,章益校長也多次向教育部提出辭職。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全市性大搜捕,全市共逮捕學生50余人。復旦同學被捕去11人,由于爭議力量的努力,從7月8日開始,被捕學生陸續(xù)釋放。7月5日,李登輝老校長提出了“復旦精神”的定義,他對畢業(yè)生說:“…服務、犧牲、團結,是復旦的精神,也是你們的責任!”
1947年,復旦恢復招收研究生,是年春,經濟研究所成立,首屆招收研究生9人。至1949年春,研究生人數達97人。1948年,復旦向教育部申請設立生物研究所,從事醫(yī)藥、農業(yè)、漁業(yè)等問題的科學研究,獲準從1949年開始招生。
1948年底,國民黨教育部暗中策劃復旦遷校臺灣,一千多名師生聯(lián)合簽名反對,這件事揭開了護校和迎接解放斗爭的序幕。
1949年,為了做好護校工作,以學生為主建立了防護大隊。4月27日,上海警備司令部限令復旦大學在兩天內遷入市區(qū)育才中學。國民黨軍隊隨即進入學校。5月27日,上海大部解放,復旦同學立即集合,配合人民解放軍,乘汽車進入復旦校園。6月20日,學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軍管會任命張志讓、陳望道擔任校務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學校設有文、理、法、商、農五個學院20多個系(科)和經濟、生物兩個研究所。郭沫若、鄒韜奮、老舍、竺可楨、馬寅初等學者曾到校演講或任教。
輝煌階段
1951年,應陳望道校長之請,毛澤東主席為復旦親筆題寫了校名。
1952年2月,中共復旦大學委員會成立,李正文任書記。復旦大學
1952年秋,復旦大學的法學院、商學院、農學院調出,分別參與成立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和沈陽農學院;而華東地區(qū)的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安徽大學、金陵大學、圣約翰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大同大學、光華大學、大夏大學、上海學院、中華工商??茖W校、中國新聞??茖W校等高校的文、理科有關院系并入復旦大學,是年復旦不僅大大加強了基礎學科的實力,也集中了江、浙、皖、滬地區(qū)一批優(yōu)秀人才,如:蘇步青、陳建功、談家楨、盧鶴紱等教授,均是在院系調整中進復旦的,成為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的全國重鎮(zhèn),奠定了后50年學科發(fā)展的基本格局和師資基礎,在解放初期享有“江南第一學府”的美譽。 1956年,復旦第一次黨代會召開。五六十年代,楊西光、王零領導的學校黨委支持校長陳望道狠抓教學質量,發(fā)揮老專家、老教授的作用,有計劃、有重點地系統(tǒng)培養(yǎng)中青年骨干教師。期間,復旦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條件都有了長足發(fā)展,形成了有特色的學科高原。1949~1966年,復旦培養(yǎng)的學生中有70余人日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人數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三。 1958年“大躍進”,復旦大學理科新建了計算數學、力學、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無線電電子學、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等新專業(yè)。此前,文科重建了法律系、哲學系。這些新專業(yè)的創(chuàng)建,標志著復旦開始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綜合大學之路。
1959年,復旦大學被列為全國16所重點大學之一。1966~1976年,復旦大學成為“文革”重災區(qū),教學科研受到重創(chuàng)。
1977年,復旦恢復招收本科生,次年恢復招收研究生。
1978年,蘇步青出任校長、黨委委員,夏征農出任黨委第一書記,進行了一系列撥亂反正工作,同時倡導民主辦校,推動思想解放運動。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復旦大學成立研究生院。同年,再次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建設的10所高校之一。
1993年2月,復旦大學提出了“追求優(yōu)質,爭創(chuàng)一流,明確復旦作為高校國家隊的坐標位置”的發(fā)展大計,并逐步確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總體奮斗目標。
1994年,復旦大學通過由國家教育部組織的“211工程”部門預審。 1995年5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為復旦大學題詞:“面向新世紀,把復旦大學建設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會主義綜合性大學?!?/span>
1999年,國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簽定共建復旦大學的協(xié)議,復旦成為“985工程”的首批建設高校。 2001年,首批獲準試辦示范性軟件學院。
2005年復旦大學百年華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fā)來賀信。賀信中稱復旦大學是“由中國人自主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大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參加校慶大會并致詞。國家郵政總局發(fā)行復旦百年校慶紀念郵票,這是繼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后中國第二次為一所大學百年校慶發(fā)行郵票。
2006年,“復旦”被評為上海市著名商標。同年,首批入選國家“111計劃”。 2007年,“復旦”商標(包括“復旦”二字和圖形標識)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教育類),復旦因此成為繼清華大學之后,中國第二所獲此殊榮的高校。同年,首批入選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yè)生就業(yè)典型經驗高校。
2012年,入選第一批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和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基地。
2013年4月10日,學校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簽訂合作框架協(xié)議。
2016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典型經驗高校。9月29日,復旦大學青島研究院揭牌,系復旦上海本部之外的首個院區(qū)。11月,入選國家支持高校創(chuàng)建的首批16個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之一。
2017年1月,被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5月31日,成立復旦大學-谷歌科技創(chuàng)新實驗室。6月11日,復旦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成立。11月,被教育部公示為第一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發(fā)布的2018年全球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競爭力排行榜中位居世界第44。 2020年11月,復旦大學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批立項。
2021年1月13日,英國《泰晤士報》發(fā)表文章,原題:復旦大學在歐盟開辦分校,中國擴展影響力。隨著歐爾班總理領導的政府尋求與北京建立更緊密的關系,匈牙利將成為中國高校在歐盟開辦的首個海外校區(qū)的東道國。在上月簽署初始協(xié)議后,布達佩斯表示將斥資200萬英鎊支持設立復旦大學分校區(qū)。計劃于2024年開放,并為多達6000名學生提供經濟學、國際關系、醫(yī)學和自然科學課程。“2月,入選第二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類別: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藥學;基地名稱: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yǎng)基地,中國語言文學拔尖學生培養(yǎng)基地,歷史學拔尖學生培養(yǎng)基地,藥學拔尖學生培養(yǎng)基地。2月,復旦大學公布一項面向高一學生的項目——今年三月將開展面向上海市所有高中高一年級在讀學生的“周末學堂——復旦大學拔尖學科高中先修計劃”。學生可以在周末修讀包括中文、歷史、經濟、生物等在內的十大學科,并可使用圖書館資源。而學生進入復旦后,先修學分可置換相應通識課程學分。3月,復旦大學2019-2020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名單公布,2020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名單中,復旦大學申報的20個專業(yè)順利入選。至此,復旦大學獲批的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共計41個,入選專業(yè)數過半。12月2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統(tǒng)計學系正式更名為“統(tǒng)計與數據科學系”。12月6日,入選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名單。12月9日,復旦大學與則正(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復雜藥物制劑聯(lián)合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成立后,將充分發(fā)揮科研和市場應用的優(yōu)勢,提高復雜制劑的研究開發(fā)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縮短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科研成果轉化鏈路。12月15日消息,復旦大學口腔醫(yī)學院成立,口腔醫(yī)院(籌)閔行院區(qū)開始地面施工。12月25日,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建院儀式在復旦大學舉辦。
2022年1月,中國中鐵城市開發(fā)研究院與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碳啟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滬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6月8日消息,香港特區(qū)政府公布新一批獲特別注冊委員會認可的醫(yī)學資格名單,當中包括上海復旦大學。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fā)《關于下達2021年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學位〔2022〕12號),復旦大學“應用倫理”“社會政策”“氣象”獲批增列為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別,“口腔醫(yī)學”獲批增列為博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別。9月14日,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在呼和浩特簽署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9月19日,復旦大學與安徽大學本著“優(yōu)勢互補、務求實效、共謀發(fā)展、互利雙贏”的原則,簽訂《復旦大學安徽大學合作框架協(xié)議》。
2022年2月,復旦大學列入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2022年3月1日,大足石刻研究院、復旦大學、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通過在線視頻方式分別在重慶市大足區(qū)和日本奈良市舉行中日合作大足石刻保護協(xié)議簽訂儀式。
2022年10月,復旦大學與澳門大學、南開大學和中山大學共同發(fā)起成立“中國旅游教育合作聯(lián)盟”。
2022年11月,中國科協(xié)-復旦大學科技倫理與人類未來研究院在復旦大學成立。
2023年2月28日,中科曙光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與百度、復旦大學等國內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領先的公司及高校展開深度合作。
2023年3月29日,橫琴法院與復旦大學聯(lián)手打造的“涉外涉港澳臺法律實踐與研究基地”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qū)人民法院揭牌成立。廈門國際銀行與復旦大學簽訂“繁星計劃”捐贈協(xié)議。
2023年4月11日,新華通訊社與復旦大學簽署全面合作協(xié)議。
2023年4月13日下午,復旦大學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正式簽訂復旦大學—中國光谷獎學金捐贈協(xié)議。
2023年4月21日上午,復旦大學首批“新基石科學實驗室”揭牌。
2023年4月23日,復旦大學與愷英網絡子公司上海愷英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簽署《軟件定制開發(fā)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雙方將共同致力于利用AIGC與AINPC相結合推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領域新技術研發(fā)與應用。
2023年5月3日,商務部與復旦大學簽署共建消費大數據實驗室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
2023年5月5日,復旦大學與國藥集團簽署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