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地區(qū)(廣東、廣西)設置總督,始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當時兩廣“潯、梧瑤亂,……特遣一大臣督軍務,乃以命(王)翱。兩廣有總督自翱始?!薄H贿@一建制在當時尚不穩(wěn)定,到成化元年(1465年),為平“瑤亂”再派韓雍出任兩廣總督,才成定制。嘉靖后,全國普遍設有節(jié)制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的總督和巡撫??偠街骼碥妱?,比較固定的有薊遼保定、宣大山西、陜西三邊、兩廣四總督,而巡撫主民政、兼理軍務,每省都有,甚至一省有幾個。故而總督、巡撫的轄區(qū)、駐地與三司并不一致。在明代督撫始終是中央派出的欽差大臣,與三司之間名義上仍是中央官與地方官的關系。地方上日常事務仍由三司管理。 明王朝建立后,各省實行三司分治,布政使司主管民政與財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司法,都指揮使司主管軍事。三司互不統(tǒng)屬,不能兼任,權歸中央,聽命于朝廷。
因為兩廣(廣東、廣西)瑤民、僮民的“釀亂”,朝廷不得不高度予以重視?!睹魇贰ぢ毠僦径吩疲骸坝罉范辏?404年),遣給事中雷填巡撫廣西”,“十九年(1421年),遣郭碹、艾廣巡撫廣東”,地方文武官員均受節(jié)制。
巡撫的設立,實際上打破了三司分治制度,但兩廣巡撫各有側重。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邱浚云:“兩廣同為嶺南地,其地勢土俗大段不同。廣西山嶺崎嶇,林薄深阻其中,皆瑤、僮窟穴,編民錯居其間。廣東十府,惟肇、高、廉三府地方犬牙交錯,雷州府惟遂溪縣,廣州府惟連州與之相近,其余皆濱大海,地勢平易,無有山林險阻。自洪武、永樂以來,朝廷惟命總兵官鎮(zhèn)守廣西,而廣東一方,惟以備海洋、倭寇為急,未聞有瑤患侵犯也?!?/span> 正統(tǒng)至景泰年間(1436-1457年),情況發(fā)生了變化,兩廣的瑤民、僮民不堪朝廷官員的盤剝,再度舉行大規(guī)模的起義。
為了鎮(zhèn)壓兩廣的瑤民、僮民起義,朝廷將兩廣的軍事重心移往三江(桂江、潯江、西江)水口的廣西梧州。 景泰三年(1452年),廣西潯州(今桂平)、梧州的瑤民、僮民再度舉行起義,反抗官府壓迫。而廣東總兵官董興、廣西總兵官武毅因無上司的節(jié)制,“推諉不任事”(《明史·王翱傳》),造成局勢惡化。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兵部尚書于謙奏請朝廷,以鎮(zhèn)守琢州等處署都督僉事陳旺、鎮(zhèn)守雁門關署都指揮使翁信取代廣東總兵官董興、廣西總兵官武毅,特遣右都御史王翱總督兩廣軍務,主管鎮(zhèn)壓兩廣的瑤民、僮民起義,自總兵以下皆聽節(jié)制。 這是兩廣設置總督的開端,乃戰(zhàn)事的臨時建制,府署隨著征討瑤民、僮民起義的戰(zhàn)事而移駐。
王翱出任兩廣總督后,不是對瑤民、僮民的反抗斗爭專恃武力鎮(zhèn)壓,而是“將吏服,推誠撫諭,瑤人向化,部內無事?!保ā睹魇贰ね醢總鳌罚?/span> 成化元年(1465年),韓雍任左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 由于當時的廣西是平瑤、平僮的前線,兩廣總督赴任一般要經過廣東肇慶,有些兩廣總督干脆坐鎮(zhèn)肇慶指揮,待到局勢稍為穩(wěn)定后,才到廣西梧州坐鎮(zhèn)。